新闻中心 /News
天博TB瑜伽到底是什么?那些瑜伽带给我的改变 day200
天博TB瑜伽到底是什么?那些瑜伽带给我的改变 day200今天,是从2017年1月21日开始,不间断练习瑜伽的第200个早晨。第一个100天,让我养成了坚持早起练习的习惯;第二个100天,清晨练习已经是一种仪式感,也让我感受到了由量变带来的质变。感谢瑜伽路上遇到的老师们和朋友们,为我种下心灵的种子,带来启发和指引。认真练瑜伽这半年多以来收获太多,简单来说,感觉自己身体更好了,思路更清晰、更明白自己要什么了,内心更有安全感了,觉得更幸福了。
瑜伽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很难去定义它。我的理解是,瑜伽就是一种合一的状态,身心的合一,个人与宇宙的合一,在这种合一的状态下,人可以回归到最真实纯净的状态。我们在健身房看到的、接触到的叫做瑜伽的健身运动,也就是瑜伽的体位法(Asana)练习。然而,瑜伽,练的不仅仅是身体。身体只是一种工具或一种象征符号(symbol),通过练习身体,观察自己身体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诚实面对自己的惯性、惰性、以及内在的需要,找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哪里不自由。通过练习,打开心,全然地接纳自己,并做出改变。瑜伽就是从练习身体开始,由身体带动着,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的一个自发的过程。
不可否认,最初我也是被各种美丽优雅的瑜伽体式吸引。然而,真正开始认真练习,才发现这并不是瑜伽的目的,而是坚持长期练习的过程中,瑜伽给我们的奖赏。在每日练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失败和沮丧,或者停滞不前、想要放弃的状态。这些状态,让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练习瑜伽的目标(比如是健康的脊椎和骨盆,还是可以炫耀的好身材),让我认清,瑜伽练习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看到效果的事情(例如什么3月马甲线之类的),不是和自己的身体和精力死磕,它注定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可能是几年或者几十年,而此刻每日的练习,是为了十年或几十年之后的自己投资。于是瑜伽最终让我放弃了想要炫耀和比较的念头,放弃了想急功近利地追求高难度动作,想要练看起来很酷的阿斯汤加第一序列,想要让自己在几个月之内变得多么有力量,有线条,想要一次解决很多问题、想要一年内读完多少本书、上完多少大师课。。。这些看起来美好进取有效率,实则贪婪的念头。而是真正的去向月亮周期、生理周期、身体素质和身体构造臣服,向自然规律臣服。
从第二个100天开始,每天只练习最最基本的拜日式A和拜日式B,认真的抠每一个体式中身体的位置、呼吸和凝视点,让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在这样缓慢的爬行中,也自然地体会到了一点一滴钻研细节的美好,每天一点点小进步带来的快乐的感觉。当我真正开始专注每天的练习而非外在的结果时,却反而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发现自己一直做不好的chaturanga突然可以做得很漂亮了、突然侧板式可以做得很好了、突然可以不靠墙头倒立了、突然可以轻松的完成头倒立了、突然找到手倒立的感觉了。。。没有刻意追求,但它们却自然的到来了。原来在健身房怎么也练不出来的手臂和核心力量,甚至马甲线,如今瑜伽却让它们一点点地长出来了。
臣服,其实就是尊重、尊重事物运行的规律和发展中的流动和变化。不把无常视为永恒,不抗拒变化,而是随着变化一同流动,在变化中保持平衡。
瑜伽,让我学会谦卑、并明白需要练习变得更加谦卑。谦卑,其实是臣服的前提,对一切事物保持敞开的状态,不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己知的东西,可能也未必就是所知的那样。需要更加谦卑,尤其面对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身体和情绪的反馈都是诚实的,不要自以为大脑聪明有逻辑,而忽略来自身体和情绪的友善提示,忽略自己最真实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加谦卑,才能看到事物背后隐藏的本质与意义,而不是只看到事物表面的那样。很喜欢的一位瑜伽导师Eka老师为我们抄了一句格言:“Its not what you look at that matters,its what yousee.”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看起来有着一道道墙,但其实它们并非看起来那么坚固,我们看待事情时不应该只看见表面,我们应该用心去看(see),感受其背后的本质、意义和关联,然后把它转化(成窗户、门等)。也正如瑜伽八支中,Yama(持戒)的五戒之一Satya(真诚)所讲的那样,只有学会谦卑,才能看到真实、带来真诚,并获得力量。
我的手臂和核心力量原本是如此之差。但在一天天的练习中,渐渐地看到自己的chaturanga做得越来越好、也终于可以做侧板、不辅助墙的头倒立时,感受到自己的手臂、核心一点点变得更有力量,更能掌控自己时,这是一种内心非常踏实和稳定的感觉,这才是任何人、任何外物都无法带给我的内心安全感。200天里,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体重变重了、脂肪变多了。但我已不再慌张。因为我知道,我追求的是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可以持续一辈子的练习习惯,是让骨骼和肌肉恢复到自然健康的状态,而不是通过一朝一夕的集训带来的肌肉和好身材;即使现在胖了一点,但这是一个过程,还有更多的肌肉、力量和身体素质,在一天天、一夜夜地生长。也许会要等待好几年甚至更久,但是我相信,只要这样走下去,我渴望的轻盈与紧实,畅通与无阻,一定会到来。
安全感,其实也来自于不断了解,面对和接纳自己真实面貌的过程。从身体构造,体质,优势和短板,到惯用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模式。对自己的了解来自真实而非想象或自欺欺人,明白原来为自己能做的其实还做不到,又有一些,原以为做不了的,却可能只是被自己的大脑欺骗了,而其实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练习中,只练最基础的拜日式A和B,回避一切高难度体式,直到找了一位私教老师。第一次课后老师对我说,你不能因为担心基础不够,肌肉力量不够,就回避有难度的练习,很多肌肉就是在有难度的练习中长出来的。这句话,深深地戳中了我的心。因为害怕失败和表现不好,而逃避有难度的事,不仅仅是我练瑜伽中遇到的问题,工作与生活中,我不是个勇敢的人,这样的情况似乎比比皆是。然而永远都不会有准备好的那天,只有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大胆测试自己的能力和边界,在练习中锻炼“肌肉”,才会有大的突破。
于是,我在练习中加大难度,多练那些最害怕的体式,比如像倒立,原来自己的力量完全够,而是害怕摔过去。但实际上,找到一两次感觉之后,让自己习惯身体倒置之后,腿上去就越来越轻松了。慢慢的,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挑战中这种有点恐惧的感觉。
这让我想到,最爱的瑜伽公众号(ID:阿斯汤加瑜伽之路)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瑜伽练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练的是大脑的弹性。瑜伽能够帮助我们重新编写大脑与身体的程序。有的时候,在练习高难度体式和拉伸中,感觉自己过不去,是因为心没有打开,大脑觉得自己过不去。而瑜伽练习,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在逼自己在困难的体式中,去全然地拥抱和接纳内心的恐惧,以及暂时的不适感。不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大脑的恐惧中,而是放下大脑的逻辑,去感受身体真实的反应,在身体的引导下重新为自己编程。不评判自己的同时,更要挑战与质疑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很多事很多情绪过不去,不是自己没能力,而是陷入了一种惯性反应模式中,而瑜伽练习就是让我们变得更加有觉知,让我们的内在有一个在高处的自己监控到自己的身体感受,情绪念头和思维方式。有时,让自己脱离一个感到安全的惯性模式去面对未知,本来就很难,很可怕,但瑜伽练习就是让我们去享受这种恐惧,找到新的力量,那个更真实的自己,找回自己的原始与狂野。
是解锁更多的高难度体式?是唱出更美的梵文唱颂?是学习并理解了更多的瑜伽哲学经典?是能够达到很好的冥想状态?这也是我经常反复追问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都是练习过程中盛开的花儿。练习瑜伽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真实的活着,而非活在虚幻的泡沫里;为了能够向别人更真诚的表达自己,而非隐藏在美丽面具的后面。最终,是为了能够专注于心中所爱,活出生命的质量。
起初我觉得,瑜伽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好身体、追求快乐和平和。而如今却渐渐明白,如果把追求健康和快乐作为瑜伽的唯一目的,那其实也是假瑜伽,只是把瑜伽当成了一种逃避或是一种drug。真正的瑜伽,应该是完全的接纳一切体验,美好的和丑陋的,平和的与抓狂的,开心的和沮丧的。瑜伽的本质和目的,是去发现(see)和接纳真实,不仅能享受健康和快乐,也能够像享受快乐一般享受痛苦。正如在瑜伽体式中深呼吸接纳那些疼痛一样,我们没法逃避生活中的那些痛苦,不如学着去享受这种体验,去感谢上天给予我们的功课,去思考这些外部事件带来痛苦到底意味着是自己内在何处出了问题,或者是哪些内在的需求在向外投射。正如瑜伽的疼痛反映着身体某部位的不通一样。
真实是什么?每天一个人来到瑜伽垫上,此刻只有我与我的身体,我的内心,什么都没有,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状态。正如我们一无所有地来到世界上,离开时也什么也带不走一样。当一切用来证明自我的外在事物和角色(例如工作,财富,名望,伴侣,好身材等)都失去时,我是谁?我还剩什么?我会怎样活下去?我能否依然让自己感到健康快乐幸福充满能量?能否依然能让自己感受到爱与美?这就是瑜伽想让我们看到的,逼我们去思考的: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力量和根基。
追求真实,也是接纳自己、他人和世界最真实的模样,对自己绝对的彻底的诚实,与真实的自己建立连接。勇敢面对与接纳那个并不完美的身体和内心,去大胆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其实有些方面没那么好,有些方面也没那么差。承认自己的内在真正的需要,承认自己会犯错,承认自己有时可能只是活在幻想中。追求真实,也是为了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知道什么能够为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而不是为了迎合外在的别人的看法而活着,不是为了那些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美、实际却没法给自己带来真正快乐东西而活着。
为了看到真实,需要练习能时刻保持着警醒与觉知,拥有真正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拥有大视野(perspective),即能够从“小我”的习惯与情绪中抽离出来,站在高处去发现事物之间的连接和发展趋势。当我们瑜伽体位法练得很好、拥有了健康和好身材时,当我们变得富有成功时,这些看起来美好的状态其实非常容易让我们陷入“dead brain”(惯性、死脑筋)或“guilded cage”(美丽牢笼)的惯性状态中,而忽略了世界和生活背后的无常与实相。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身体,情绪与念头保持觉知,挑战自己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惰性,挑战大脑内部的“建筑结构”,不让自己陷“dead brain”或看起来美好安全平稳的“guilded cage”之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记得拥有perspective、保持open-minded,如此才能拥有真正的独立思考和自由。
7月份参加了Mercedes Bahleda老师的Kirtan唱颂课,让我感触特别深。起初以为唱颂是一种performance,能够唱出很美的梵文歌曲,让观众觉得我很耀眼很棒;而上了课之后才明白,唱颂其实一种听得见的冥想,是以一种谦卑并开放的姿态,用声音的振动与观众进行sharing和connecting,把自己全部的爱与痛与所有人分享与连接。Kirtan的核心,就是彻底的真诚、打开心,让自己的真情彻底流露,释放自己真实的能量,把自己的感受与观众分享,感受其实每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部分(内心的投射),我们之间并没有隔阂,而本来就是彼此联结的状态。
我一直不够自信,无论说话还是唱歌都是小声小气的,声音怎么也发不出来。于是,老师让我用能充斥整个大教室去唱,要再大、更大声的唱,有攻击性的唱,打开心,释放心中的力量,想象要与所有人分享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触动,并与每个同学保持长时间的目光交流,不要抗拒这种连接;感受自己声音的振动与房间中所有的人与物品连接,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我内心的真实。豁出去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声音可以这么大这么洪亮;没想到,原来自己一直唱不好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禁锢了自己的心,不敢大声唱,不敢释放内心的能量(不论好坏);不敢与人目光交流,是因为我害怕与别人连接,是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有太多的防备,因为我始终在评判自己,并没有彻底的接纳真实的自己。
同样,与他人连接,不是与自己想象中的对方连接,也不是与对方的面具连接,而是去与面具背后那个真实的、不完美的人连接,没有评判,没有控制,去倾听真实的他人,去感同身受。彻底的卸下心防,打开心,流露真实。我最喜欢《脉轮全书》中的一句话:“爱并不是去获得连接,而是在扩及一切生命的复杂关系网络里,看清楚我们已经是连接的。”也许,瑜伽的哲学中会强调很多“控制”,比如yama(持戒)、niyama(精进),比如三种bandha(收束),比如《瑜伽经》中提到的“瑜伽就是控制意识的波动”。但是瑜伽的“控制”并非抓住紧紧不放,而是放下;瑜伽的练习,无论是练体式还是冥想与唱颂,其实都是为了让自己打开心,去接纳自己,接纳真实,接纳变化,接纳新的事物,让一些成为原本的模样,让自己找回与真实的自己(身体、意识、心灵)、与真实的他人、与真实世界的连接。
对于严格的瑜伽修行人而言,瑜伽练习最终追求的目标是Samadhi(三摩地,开悟)。而对于我们来说,通俗而言天博体育,瑜伽练习让我们回归真实,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最终还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心中所爱。将自己有限的时间、注意力和能量从无意义的散漫的事物中抽离出来,集中注入到真爱之中,那些我们发自内心真正热爱的人与事物之中,提高生活的质量,让生活变得更加专注与简单。
专注一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真的非常难。最近一个月开始每天练冥想,可是想要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呼吸本身,从一数到十个呼吸,哪怕数到五,都真的好难。
最终,还是专注于活在当下。沉浸在过去或未来,都是虚假的,也都是痛苦的来源。只有当下此刻,是最最真实的,是谁也夺不走的。感受此刻的温度与湿度,空气与皮肤的触感,此刻的鸟叫风声,此刻身边的人的能量,此刻工作的细节,电脑屏前的一串数字,感受自己身体从头到脚,由内而外的状态,此刻内心的情绪,此刻自己呼吸的深浅与心跳的节奏。。。只是去感受,无论感受到的是什么,都不去评判,不去追问。无论是什么,我相信,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哪怕只一丝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总是有朋友问我,身体太僵硬担心自己练不好瑜伽。我总是告诉他们,担心会练不好的那都是假瑜伽。瑜伽不是去健身房瑜伽大课去和同学们比,不是去和朋友圈的高难度瑜伽体式去比,或以那个为目标。我认为,真正的瑜伽是完全的个性化的练习,与别人无关,不是和自己的身体死磕,而是一种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臣服于自己的身体,根据自己身体最真实的情况来练习,通过练习发现问题,缺力量就多练力量,缺柔韧就多补柔韧,最终为的是纠正失调的身体部位,让身体每个部位的运动阻力都最小,最终达到所谓的“通”。
瑜伽的道理都很简单,要做到却没那么容易,需要带着觉知,不断的练习、反思、再练习。每周固定的几天,最好固定每天的每一时间段(例如早晨或晚上)练习,这也是为自己的大脑和身体习惯重新编写一段程序和反应模式。在熬夜、醉酒、失眠、生病以及生理期的日子里,身体当然会累与困,但是我觉得哪怕只是5分钟的与冥想,甚至是躺在垫子shavasana(大休息),也比不练强。因为既然决定了要练习,这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承诺。另外,坚持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茫然、纠结、无聊、找不到意义和想要放弃。在第80天、150天甚至190天左右时,我都出现了连续一周左右的茫然、质疑、不想再坚持、想放弃的感觉。但渐渐发现,去体会这种茫然、质疑、想放弃的感觉,去享受这种状态的波动,本身也是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向这种波动臣服,彻底承认和接纳自己的内心感受,并耐心等待。懂得了享受茫然与沮丧,也就更懂得享受每天练习带给我们的点滴美好与幸福——小挑战和小进步、健康和快乐。瑜伽的练习,永远都没有终点,没有完成的状态,永远都会有下一个挑战,这也是练习的意义与快乐所在。练习的过程,原本就是目的。
垫子上的体式即使练得再好,也不能保证垫子下的自己在方面会变得更好。垫子下的练习,远比垫子上的练要重要得多。瑜伽练习的方式很多,可以练习体位法,但也不一定非要通过身体。工作、阅读、唱歌,跑步,艺术创作、吃饭、遛狗、带娃,都可以是练习瑜伽的方式,核心是专注于当下,专注于此刻的练习本身,不断的练习再练习,打开心,让内在的东西从心中自然流出、去与别人、与世界连接。把瑜伽的精神带到垫下,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保持着对自己的身体、情绪、念头的觉知,永远对自己彻底的诚实,不把无常视为永恒,认真的活在当下……练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活出更加真实的自己、为了生活能够变得更加专注、简单,以及获得由之而来的喜悦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