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培训运营方案

2024-08-15 16:46: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舞蹈培训运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中小学素质发展的需要。我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少儿舞蹈作为集“德智体美”为一身的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符合现代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1.2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少儿舞蹈不仅锻炼身体, 提高人的灵活性,平衡和协调能力。还锻炼意志。通过少儿的训练,能磨练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达到临危不乱,处y不危的境界。在训练过程中,锻炼人的勇气,机敏,准确度,适应能力可自控力。总之,少儿舞蹈符合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1.3培训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大部分家长从高分教育、升学教育走出来了,他们慢慢的的开始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艺术要求得到了重视,普遍出现了对艺术培训的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因此,我国艺术培训机构前景越来越好,规模将越来越大。

  笔者重点研究和分析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最大限度地开发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推动少儿舞蹈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1研究对象。从2016年11月起,笔者对襄阳市区、郊区及襄阳市乡镇(包括柿铺、牛首、黄家湾、卧龙镇)的7所舞蹈培训机构及幼儿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所涉及到的机构分别为:襄阳市蔚蔚艺术城、襄阳市东俊舞蹈学校、襄阳市君儿艺术学校、襄阳市蓝天幼儿园、襄阳市清华艺术培训班、宜城市舞魅艺术培训中心、南漳县舞飞扬艺术学校等。

  2.2.1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舞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以及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相关研究。

  2.2.2实地调查法。对襄樊市、襄阳乡镇周边(柿铺、牛首、黄家湾、卧龙镇以及南漳县和保康县)县及乡镇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者、教练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实地专访,了解襄阳地区少儿舞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3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涉及培训机构所有者对该行业发展前景的态度、经营管理理念和物力水平;资源配置、教学内容设置;培训人员的教育教学观念、职业操守、教育教学能力等问题。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少儿家长150份、培训中心负责人20份、教练员30份、参加训练的少年儿童2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90%,经检验问卷效度和信度均符合要求。

  3.1.1市场规模。调查得知,目前鄂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襄阳市及其周边乡镇共有少儿舞蹈培训机构40多个,专业舞蹈培训学校10余所,业余的不同形式季节性培训班30多个。与以前相比,少儿舞蹈培训不再仅限于地级市和县城,一些经济较发达、离中心城市不远的乡镇也开办了培训班,襄樊市的周边乡镇就有培训班25个之多,这说明该项目在襄阳地区具有良好的少儿人才基础。

  3.1.2项目分类。从培训的舞种看,有体育舞蹈、民族舞、中国舞、现代舞、芭蕾舞、古典舞、肚皮舞、双人舞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笔者随机抽取5个培训机构,其项目设置参差不齐,与创建者经济实力高度关联,主要影响因素有地段选择、房屋租金、师资人力成本等(见表1)。

  3.1.3师资现状。近几年来,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各项赛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本地区培养了一批舞蹈后备人才。但是,学校数目的急剧上升,导致师资严重供不应求,无法满足越来越庞大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市场发展需求。

  表2显示,由于少儿舞蹈培训市场规模的扩大,教师培训机构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一些专业性不高、资质低下并且工作时间不稳定的教师应对繁重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消费主体,对青少儿培训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为学舞蹈而培训,为参加艺考而培训。未能上升到素质教育、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培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襄阳市只有少部分乡镇的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规模,多数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起步较晚,规模普遍偏小。导致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对教学理念、舞蹈概念以及培训目的有着巨大的偏差,主要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缺乏对体育舞蹈的推广与传播观念。多数乡镇经济较落后,对少儿舞蹈的认识层面仍停留在物质层面,少儿舞蹈的推广难以进行。

  3.2.2消费能力层面。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主要消费人群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政府机关或教职工子女的高学历家庭;第二类为父母经商没有时间陪孩子只想为孩子提供优越学习环境的经济条件较好;第三类则为普通市民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子女却对少儿舞蹈有浓厚兴趣,这类家庭目前市场较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会逐渐扩大。因此,襄阳市少儿舞蹈市场消费能力相对稳定,且倾向于高素质和高收入家庭。

  3.2.3行业运行层面。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分为长期培训班和短期培训班两种形式。现阶段,部分培训机构在市场开发上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未能保证培训教学的质量和连续性,导致少儿舞蹈培训行业的混乱现象,社会评价良莠不齐。

  3.2.4.1教法传统,缺乏创新。目前,襄阳市部分培训机构教学模式落后,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陈旧,创新意识不强,抑制了襄阳市少儿舞蹈技术的创新发展。

  3.2.4.2师资匮乏,学历偏低。教师学历偏低,执教年限短,缺乏教学经验;兼职教师较多,师资不稳定,且大多不具备教师资质,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山区县路途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优秀教师欠缺,使得教学效果远远落后于大中城市(见表2)。

  4.1政府政策干预,统一行业规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告规定,市场准入制度是实施有效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和保障。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行政审批通过后颁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经营活动前招生简章和其宣传广告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备案。审批备案后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正常经营。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年度结束后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审核,审核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审核意见不能通过的机构,在整改后如果审核意见再次不能通过,取消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即市场不准入。

  4.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识。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推动少儿舞蹈在文化知识领域的健康发展。多举办少儿舞蹈的表演活动和比赛节目。另一方面,经营者需合理运用各种宣传途径,提升培训机构的品牌和口碑。增强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满足素质教育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时代需求。

  4.3合理价格定位,引导健康消费。襄阳市居民人均收入不高,消费能力极不均衡,导致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无法大规模运营。物价部门应该根据定价准则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规范培训市场秩序。合理价格定位,引导健康消费。

  4.4.1提高舞蹈文化修养和技术能力。首先,教师自身要了解少儿舞蹈各舞种的文化理论。要增加生活阅历,做到内外兼修,形神兼备。还要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律己育人,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们谦虚好学、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等优良品德。

  4.4.2提高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由于儿童的领会能力比成年人差,教师课堂讲解时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儿话”教学,精于组织,提升儿童学习兴趣。

  4.4.3注重课堂质量和内容形式。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形式,不能一昧套用某种教学形式,要勇于创新。抓好少儿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提高少年儿童的运动节奏、平衡和感知觉能力。

  根据本机构面对人群是少儿这一实情,从而科学设置相关的项目(比如说音乐舞蹈欣赏课、形体芭蕾等等)。参考国内外成熟培训机构的运营模式,积极创新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正确处理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做好售后服务多沟通家长,多汲取意见,比如意见薄、建议信电话访谈等等。

  追求美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于一体的舞蹈可以使舞者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在美的旋律中得到精神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从人的整体发展过程看,舞蹈对他们的姿态、动作和风度等进行专门的训练,可以改善和矫正身体不良姿态,塑造健美的形体。

  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能够培养学生豪迈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抒情型舞蹈中,培养优美的情操,舞蹈是一个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舞蹈能够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通过形体的训练能够促进身体与心灵的共同发展,和谐组合营造了优美的、具有节律感的生命状态,有利于学生对坚韧意志的培养和训练。在舞蹈训练中为学生坚强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1.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舞蹈课程的设置应该以紧紧围绕培养适应性强的能力型人才为中心,教材中赋予学生新的审美、技艺、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强调全与精的关系。尽力让学生多接触受大量的舞蹈信息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舞蹈教学通过语言引导的身体训练不能少,语言和训练必定要科学而又准确,尽量要避免伤痛产生的可能性。

  2.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舞蹈专业课教学中,通过教师简洁的准确的动作理论提示,引导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感觉及用力方法的学习。 舞蹈教师在备课时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动作实践,有步骤地安排好教学目的。训练动作多以基础动作规格为主,在动作设计上掌握好用节奏、高度,要避免教学上的弯路,提高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用肢体动作实践舞蹈理论的习惯。教师要讲解动作的规格要求,并且明白动作的道理,建立起学生的舞蹈感觉意识。千百次的练习,必须达到动作意识的完全熟练,学生在了解舞蹈动作的原理之后,能完全配合思想意识的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身体方位、形容词等比较准确和简洁的舞蹈专业术语和学生交流。使学生体会这些要求,直至他们完全掌握。

  由于舞蹈专业的生源差异性较大、参差不齐,艺校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已进行过训练,技能技巧及身体的感觉韵律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校其间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体态、动态及少量技巧,造成学习舞蹈素质上的差异。所以,舞蹈的发展基础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把握音乐的风格及其描述的意境;使其通过独立的观察、分析与综合,对技术动作进行艺术处理舞蹈是用身体和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舞蹈教师要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根据具体情况做局部动作示范,但局部示范应尽可能减少。

  规范化教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是实现规范化的重要手段,采用训练法、实习法,使得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相适应,防止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基础,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注重创造性、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

  舞蹈艺术是审美的最高境界要求欣赏者要具备基本理论知识,要了解不同舞蹈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移动线是演员展示为无限广阔的表现场地,移动线都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情感体验。平行移动线一般比较平静,斜线移动具有延续和纵深感。曲线移动给人以游移、跳荡和不稳定的活跃感。整齐一律型图案。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美画面,最能体现单纯和整齐的美,给人以一种节奏和秩序的审美感觉天博体育。掌握平衡对称型图案和调和对比型图案。各种画面具有高与低、动与静、正与反、明与暗的种种对比,能使差异形成统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想生活。近年来从人们对文化领域的观点及对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社会现状角度的眼界,都发生着巨大的观念性的变化。舞蹈文化市场领域是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市场的不断规模化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需要大批舞蹈文化综合性人才,来掌控舞蹈文化市场领域方方面的各种竞争。但是目前社会舞蹈文化发展的背后所反映的诸多问题是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集中表现:一方面社会对舞蹈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社会上舞蹈人才闲置所造成的人才浪费。归根结底,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忽视了舞蹈文化市场对现代社会舞蹈人才的培养模式需求的改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们的培养模式思维理念与社会文化市场相脱节,因此及时调整培养现代舞蹈综合性型人才的理念,是我们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70年代以后,中国舞蹈教育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对舞蹈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体系的逐步完善而逐渐形成单一程式化的舞蹈培养教学模式。在舞蹈人才培养模式上重点放在舞蹈专业技术等方面,注重高精尖舞蹈人才的培养,而忽略相关知识以及边缘学科知识方面的培养。即便是高师也是按照舞蹈专业院校的课程训练学生,不考虑培养模式及其培养方向。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信息化和电子技术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形成的程式化的舞蹈教育培养模式已经存在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方面,如在文化市场经济调控下,舞蹈人才只有技能这一层面的知识,就显得尤为狭窄,文化市场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及质量要求与舞蹈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因此,舞蹈人才资源与市场的配备需要彼此相适应进而协调发展,否则,必然造成舞蹈人才资源的浪费。

  当今舞蹈文化的发展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需求,首先是对舞蹈人才的需求。舞蹈人才是舞蹈文化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舞蹈文化市场决定着舞蹈人才的培养方向、舞蹈人才分配和利用及层次与规模,反映着舞蹈文化在社会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从社会需求及供给关系的角度来看,如果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舞蹈人才就会以较高的价格工作和服务社会。反之,则以低价格服务和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舞蹈文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舞蹈文化市场机制是由供给、需求、价格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市场均衡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舞蹈文化生产和经营行为决定着舞蹈文化产品和舞蹈人员劳务的供给。因此,舞蹈人才就成为舞蹈文化市场经济中的中心环节。对舞蹈人才提出了经济学理论与技术实践能力的要求。由此来对抗经济市场中各方面的价格争战。

  由于一方面单一的培养模式产生的舞蹈人才,使社会的分流途径,大大降低,一些剩余人员经潜伏隐形的自由流动,通过非正式渠道向各个方向发展,其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舞蹈文化市场及行业内部的混乱。另一方面培养舞蹈人才的单一化模式,造成行业内规模和层次难以提升,缺少向其他方向发展和转化的条件和动力。据调查目前专业院校与高师院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多是固守单一的培养模式,所培养的舞蹈人才主要是专业知识面,即在高师院校课堂所学的舞蹈专业基本技能与舞蹈组合。在舞蹈课程设置上对相关的理论的知识课程设计的不多,现有的课程设置有很大一部分不适合当前市场工作要求。在用人单位工作中,在校所学的基本技能和单纯的舞蹈组合远远不能胜任工作中的需要。特别是个各中学课程只开设音乐课程,舞蹈课只是作为课外活动开设,要求高师专业院校舞蹈毕业生同时还要具有音乐理论和实践知识。由于市场经济要求这些刚参加工作的高师舞蹈人才,面对学生要会教授舞蹈音乐基本技能及专业知识;面对演出观众要会创作好的舞蹈作品;面对专业演出团体和文体活动,要懂得经营管理、合理统筹安排及排练创作作品等等,都要求舞蹈人才具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面对社会市场经济下带来的各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相反对一些没有工作机会的舞蹈人才,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据调查现在每年有40%的舞蹈专业毕业生没有适合的工作机会,面临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选择。由此可见,舞蹈文化市场要求的是具有综合知识的创造性舞蹈人才,既具有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经济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及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对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及舞蹈边缘学科知识及经营管理知识的综合化。

  当今舞蹈文化市场对于舞蹈人才资源的培养要求具有综合性素质。这就需要舞蹈人才的培养模式必然是综合性,而不能单一。那么,如何培养具有适应舞蹈文化市场需求的舞蹈人才,研究与舞蹈文化市场相配套的现代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由显重要。

  目前的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在舞蹈教学中,在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指导发现教学模式,二是程序教学模式,三是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四是“问题”教学模式,五是案例教学模式,。六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等。在“指导发现”和“掌握教学”的教学实践中,均采用了问题指导语,使学生经课前及课上的观察并发现实践,在课后对所发现的有关知识和自己练习中的体会自我归纳概括。如在舞蹈课堂上,老师先提出技术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在授课中,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心态和体力,从而更好的配合老师完成上课内容;在“合作学习”“掌握学习”“案例”“问题”等教学模式中,均应用了小组合作式的学习。为了方便学生掌握课堂技术理论知识,按动作或节奏或情绪等形式,划分成不同形式的训练组合;在“程序”“指导发现”“掌握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中,强调对新授的技术要以元素步骤的程序进行。以基训课为例,在舞蹈授课过程中,学习“探海翻身”,首先必须进行韧带的开软度训练。第二加强学生各个关节的力度和能力训练。第三掌握动作要领及相关的动作平衡的关系。第四在以上的基础上组合完成动作。否则学生难以达到动作的质量要求。实际上在每个舞蹈技术动作中,都要求学生综合性的身体能力。

  在舞蹈理论教学中,以上教学模式同样适用,并不断总结创新的舞蹈教学模式。如在舞蹈理论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使舞蹈课堂更加直观化,有利于课堂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开设舞蹈多媒体制作技术课,尤其是近年来在一些现代化大城市如上海的高师舞蹈专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了舞蹈多媒体制作――运用电脑科技等技术,把舞蹈动作或与舞蹈作品内容相关的情景等画面进行数字编排制作,形成了做为舞蹈作品辅助手段的直观印象,向观众解释或提升创编者的创作思路。这种形式的舞蹈作品,加强了舞蹈视觉的冲击力,从而更好的表现主题。丰富了高师院校舞蹈课程设置体系,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见,对现代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在社会舞蹈文化市场的作用下,舞蹈人才的培养理念就是培养具备舞蹈专业技术实践与理论知识;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与经营能力;培养具有传统与现代文化知识和理念相结合,符合时代潮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舞蹈文化产业综合型人才。

  前言:体育舞蹈要想充分展现出魅力,需要将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完美的结合,这种结合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练与培训,才能让两者的结合相得益彰。艺术表现力是体育舞蹈的核心,本文通过几个基础方面对提高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体育舞蹈的发展做出启示。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合舞蹈艺术、音乐以及服饰为一体的综合体育项目,在大体上可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标准舞、拉丁舞和团体舞三个类目。1994年,由国际标准舞正式更名为体育舞蹈,自此便确定了体育舞蹈的发展。体育舞蹈自上世纪(二十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在我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1年,我国教育部发文,将体育舞蹈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必修课、非体育专业的选修课列入高校课程体系,自此体育舞蹈逐渐走向普及[1]。

  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是体育舞蹈作为一项运动或者艺术形式的内核所在。主要是指表演者能够将内在精气神与外在动作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完美的表现出舞蹈的主题所在。尽管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项目而存在,但在体育舞蹈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既不同于舞蹈艺术展现出来的美,又较传统体育项目更具表现力,由此构成了体育舞蹈独特的魅力。这也就要求体育舞蹈从事者要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其中,做到内在情感与外在动作的协调统一。当前有部分舞者只注重外表的华丽,用妆容与服饰装饰自己,在基本动作、内心感情等方面做得都并不到位,导致表演偏于形式,反而影响了舞蹈的表现力。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注意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综合培养,能够极大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2]。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对于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身体素质包括专项力量训练、专项体能素质训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以及专项速度和协调因素训练等几个方面。这些基本素质训练,是运动员从事体育舞蹈的基本功。在体育舞蹈中,需要舞蹈者有完美协调的肢体表现,而这种肢体表现能力就需要坚持不懈的专项训练作为保障。同时,身体素质也是影响体育舞蹈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体育舞蹈专项身体训练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完成。如在专项力量训练中,学生可以通过举哑铃、杠铃等进行力量训练。身体素质训练项目须由教练人员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及身体素质进行计划的指定,笔者在此不一一赘述,在此只ρ盗分幸恍┚常遇到的情况等进行分析整理与策略性提醒:

  首先,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制定训练计划,有侧重的进行训练,避免盲目与大量的训练对运动员造成伤害,整体上做到基本训练与个性化训练相结合;其二,体育舞蹈与体育项目的训练相比,较为突出的方面就是柔韧性方面的练习,这也是教练员在指定计划时需要着重关注到的,不仅要从体育运动的训练出发展开,还要借鉴舞蹈艺术的训练,展开日常训练工作。其三,在训练中要注意到运动员的营养协调,这一方面在专业运动队并不是问题,但在学校的训练中,由于学生较为分散,并不能做到统一配餐,加之学生较为年轻,经常会有聚会等情况,在健康方面难以得到保障[3]。

  体育舞蹈虽然严格意义上属于体育运动,但与舞蹈艺术、音乐艺术以及服饰艺术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这也构成了体育舞蹈独特的美,对于运动员艺术素养的培养是提高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方式。提高运动员艺术素养主要从舞蹈能力、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等三个方面展开,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运动员的艺术综合素质。艺术素养作为与身体素养鼎足而立的另一个身体素养,共同支撑起体育舞蹈。

  在舞蹈能力方面,尽管体育舞蹈运动员要进行专业的体能训练,但舞蹈训练是不可取代的,并且与体能训练相平行,良好的舞蹈动作、舞态、形体的训练,能够增加运动员动作的美感,有效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在广义上说,体育舞蹈也属于舞蹈的一种,因此需要进行专业的舞蹈动作训练,并且为运动员普及一些舞蹈的基本情怀等内容。在音乐素养的培养上,要做到两方面,一是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会用到的音乐进行深刻的解析,对于其中蕴含的故事情节、感彩等进行讲解,对于其中隐藏的人物性格等进行分析,并且对于舞蹈的创作过程等进行解析。二是要教会运动员如何欣赏音乐,面对不同形式的音乐要如何发现其中的美,以及寻找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最佳点。在审美能力训练上,在教学中要增加一定的审美内容,教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何为美,开设专门的美学课等[4]。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项目,自身具有竞技性;作为一项表演技能,需要有足够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处理在现场遇到的突发状况,这些都要求运动员具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在日常训练中加入心理素质培养的成分,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训练是体育舞蹈学习者必不可少的一向素质,除了必要的课程训练,还在于教练在日常训练中潜移默化的渗透,通过自身素养对其进行影响。在比赛中,运动员任何细微的紧张都将自然流露出来,并且化小为大,影响到舞蹈整体的表现力[5]。

  笔者结合以往运动员训练实践经验以及前辈诸家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有关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一些内容作出如下整理:首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对运动员应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障碍,考验并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其次,及时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变化,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疏导,在队内配备心理医生,以备不时之需。体育舞蹈学习者大多为十几到二十岁左右的学生,心理波动大,处理中稍有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在训练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运动员动向、听到他们的呼声。

  团队及创新意识训练对于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有重要意义。体育舞蹈是由两人或多人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在群体舞中尤为明显,在非群体舞中也需要舞伴间的配合。舞伴间的默契程度直接会影响到舞蹈的表现力。在以往的体育舞蹈表演中,一些失败的案例中明显能够看到舞伴间因协调问题导致的失误、有时即使动作是规范完整的,也会从整体上失去一定的活力,有貌合神离之感。相反一些成功的表演,即使表演者存在一些失误,也会让人们觉得连贯完整,舞蹈是有生命的,能够令人感动。创新意识是推动体育舞蹈发展的必备素质,运动员具有创新意识的时候,就证明已经走进了舞蹈之中[6]。

  在训练中,教练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一系列的集体活动,促使运动员间相互交流,完成训练项目。在训练中穿插一些游戏,能够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对于运动员间存在的一些摩擦等要及时关注并调节。在创新意识上,通过对艺术素养的培养与体能基本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完成练任务。鼓励创新不仅是鼓励学生在动作上的大胆创新,也要鼓励学生在服装搭配、舞蹈编排、以及音乐选择上的大胆突破。

  结论:体育舞蹈的表现力,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魅力,并不是完整的完成动作就能够很好的呈现出来,完美的表现力是具有感染力的,能够使人看到后为之感动。本文从几个基本方面对提高表现力做出了策略性思考,但真正的表现力是要融入情感的,需要运动员用心体味,全身心的热爱。

  [1]张磊.对培养和提高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3(7):28―29.

  [2]齐光辉.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1999,5(4):56―58.

  [3]叶艳.论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2006,18(2):19―20.

  体育舞蹈自上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现阶段由于高等师范院校体育舞蹈专业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我们同其他先进国家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健身逐渐成为众所瞩目的休闲方式,但同时体育舞蹈教师的缺乏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满足社会对体育舞蹈教师的需求,加速河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体育舞蹈的专业教师已成为目前我省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但当务之急是如何构建体育舞蹈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体育舞蹈人才。

  课程设置包括三个部分组成:必修课、选修课和限选课三部分。主干学科为舞蹈学,专业核心课程为: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教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和专项理论与实践。

  必修课分为五大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专业理论教育平台、专业技术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至4、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至4、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大学语文、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共12门课程,累计758学时,共36学分。

  专业理论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专业导引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编导、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统计学和体育心理学等共9门课程,累计366学时,共21学分。

  专业技术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国标舞专项训练、艺术体操专项训练及健美操专项训练等共3门课程,累计492学时,共28学分。

  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又由3部分构成,分别为教育理论基础、学科教育基础和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理论基础部分开设有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学科教育基础部分开设有体育教学论和中学体育教材分析与课程设计(含学科课程标准解读);教师职业技能部分开设有课堂教学技能(含微格教学)、教师语言艺术(含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和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该平台必修课程共开设10门,累计306学时,共14.5学分。

  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军事理论及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学技能训练、、裁判证、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论文、专业技能竞赛、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共计37学分。

  专业理论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中外舞蹈史、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运动生物力学、音乐赏析、美学原理、休闲体育学、体育营销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绘图、体育法学、体育管理学、中医针灸学、体育测量评价、运动选材、体育概论和体育史等共18门课程,累计144学时,共计8学分。

  专业技术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视唱练耳、田径、体操、武术、乒乓球、篮球、现代舞、羽毛球、网球、排球、太极拳、传统体育养生、民族舞、足球、跆拳道、街舞、轮滑和健美运动等共18门课程,累计252学时,共计14学分

  教师教育平台开设课程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师礼仪、教育政策法规、书写技能、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教育管理学、教师心理专题、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共11门课程,累计90学时,共19.5学分。

  根据我省各师范类院校制定的《通识教育限选课安排》进行实施,本专业学生必须从每一个系列中至少选修2个学分的课程。同时至少在社会科学系列选修3个学分课程。选修的非本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数不低于10学分。安排在第3至第7学期开设。

  通识教育课占总学分26.5%,占总学时36.3%;专业理论教育课占总学分16.7%,占总学时19.7%;专业技术教育课占总学分24.2%,占总学时28.7%;教师教育课占总学分11.3%,占总学时15.3%;实践教学平台占总学分21.3%。

  体育舞蹈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他们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促进高校和谐平稳的发展。为培养优秀的体育舞蹈人才,满足社会对体育舞蹈专业人员的需求。

  体育舞蹈专业课知识比较广泛,促进教学的培养,学习和教学相关的课程,毕业时颁发相关的,对广大师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生源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体育舞蹈在中国已经非常流行,加上国家的重视,中国参加体育舞蹈英国黑池舞蹈节比赛的选手已经非常多,水平也已经非常高,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对于生活、物质、文化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舞蹈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大学里开设这门学科已是势在必行的选择,学校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进,不断变化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新起的课程是社会的必然产物,同样也是人们对于高等学府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要求。

  学习的内容要全面。体育舞蹈学习不仅针对摩登和拉丁舞进行重点学习,而且还要对健美操、艺术体操、街舞等内容的系统学习,从而达到形成激励向上的氛围,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发挥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使体育舞蹈学习真正放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面。

  培养模式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注重实践与探索有所创新,而且还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的不断推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

  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它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人民体质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方面,已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体育舞蹈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人才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容之一。体育舞蹈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改善大学生的形体条件,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及审美观,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及精神生活。在当今科技信息社会里,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受到大学生们的喜欢。所以,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舞蹈课程势在必行,同时对实现我国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1]洛阳师范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培养方案[Z].2010.

  [2]于桃红.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体育院系开设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践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84-85.

  [5]洪伟,翟廷立,赵健,等.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体育舞蹈方向)的论证报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84-87.

  周明华 (1963-) , 男, 重庆人, 洛阳师范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c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