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TB什么是瑜伽(二)——《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连载五

2024-06-19 17:16:2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天博TB什么是瑜伽(二)——《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连载五“Veda(韦陀)”一词在梵语里有“知识”“智慧”或“启示”等涵义。但这种知识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知识,它是特指那些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终极启迪和生命终极解脱的知识。因为这种知识本身即来源于那些已经开悟的修行者。这些开悟者和智者们确信,他们传授出来的这些知识来自于神或神性对他们的启迪,所以这些知识的真正源头来自于神或神性。这些开悟者和智者们认为,他们只是这些来自神或神性的知识的“通道”,而不是这些知识的创造者和拥有者。因为这些知识直接来自于神或神性,所以这些知识必然能把我们带领到神或神性那里去,在那里我们将获得终极的开悟和解脱。这些知识是生命开悟和解脱的知识,所以这些知识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谓的经验知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神启的知识”或叫“神的智慧”。这种神启的知识或神的智慧,古印度人给它们命名为“Veda”。记载这些知识或智慧的书,就叫《韦陀经》(Veda Sutras)。《韦陀经》不只有一本,而是有很多本。最早的《韦陀经》,如《梨俱韦陀》(Rg Veda)、《夜柔韦陀》(Yajur Veda)和《娑摩韦陀》(Sama Veda)等,其年代可以上溯到至少五千年前。这些《韦陀经》构成了印度文明的源头。所有后来的印度各大哲学体系、宗教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印度传统文艺与习俗等,无一例外地都是建立在对《韦陀经》不同角度的理解和发挥之上。

  知识瑜伽中的“知识”二字,狭义的定义是特指印度上古时期的各类《韦陀经》;广义的定义是指古今一切开悟者和智者的言行教导。因为在知识瑜伽的修行者看来,只有这些开悟者和智者教导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才是“天启”的知识。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让我们有理由去无条件地追随和服从它们。这些知识的权威不是来自传授这些知识的个人,这些知识之所以有无上的权威足以令我们无条件地用一生去遵从和实践,是因为这些知识皆来自天启和神授。所有韦陀类经典全部没有作者姓名,因为传授和讲述这些知识的智者们认为它们不是自己的个人私见,而是来自神或上天的启示,他们无权以创作者自居。

  在世界范围内,有非常多的圣贤,他们获得生命解脱和证悟的途径,主要即来自于他们几年甚至几十年对此前圣贤们的经典和风范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与这些古圣先贤们始终保持着不断深入的心灵相印、生命相通,最终达到心开意解,获得解脱。使自己也变成为一代圣贤,成为一个伟大的灵魂。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无论是在印度传统里,还是在佛家、儒家、道家和西方教与穆斯林传统里,通过对圣者的经典和风范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与这些古圣先贤们始终保持着不断深入的心灵相印、生命相通,最终达到心开意解,获得解脱的事例非常之多,可谓数不胜数。每一个宗教传统中,每一个文明传统中,我们都可以随意列举出一长串名单。

  知识瑜伽的修行就是不断地研习这些古圣先贤们的知识和言行,并身体力行之。直到将这些知识和言行完全化入进自己的身心之中,并在自己的身心中再现出来。对于他们的言行和教导中的某些重要部分,应该像念诵咒语一样地在心中不断地重复,一再一再地思考、领悟、参究。有些时候,为了更好地思考这些知识的涵义,知识瑜伽的修行者们需要到一个无干扰的僻静之地,如森林、山洞等,在那里日夜不停地思考领悟其中的深意。在不断地领悟参究过程中,修行者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甚深的禅定状态,在这种高度的身心宁静而又深度的觉知中,一遍又一遍地进入所参究的知识之丰富涵义中去,而达到身心和悟性的全面成长与蜕变。

  ㈠动机不同:通常的阅读只是为了获得情感经验、人生经验和一些生活技能;而知识瑜伽的实践者们在阅读时,他们的意图很明确,就是为了获得生命的开悟和实现人生的终极关怀。

  ㈡方法不同:大众的阅读,大多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以及更多的社会认可;而知识瑜伽的实践者们在阅读经典时,是为了获得内在的证悟和生命的解脱。概括地说,大众阅读是为了他人和社会,很少是为了他自己;而知识瑜伽的实践者们的阅读是为了自己内在的智慧与悟性成长。所以,大众的阅读多数是被动的,甚至是被强迫的(如学生的考前阅读);而知识瑜伽的实践者们的阅读则是发自肺腑的,高度自愿的。在《论语》里,孔子有一句话概括得很精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㈢效果不同:大众阅读只是使用了身心中很少一部分精力,仅仅是用眼睛在阅读,得到的阅读收获也仅限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经验性的理解;知识瑜伽的实践者们因为在阅读时投入了自己身心中所有的精力,是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在阅读,所以知识瑜伽的实践者们所得到的收获就不仅仅是记住一些文字或获得一些经验性的理解,而是直接引发悟性的全面成长,最终获得生命的开悟和解脱。大众阅读大多只是泛泛之读;而知识瑜伽的实践者们则需要对所读经典反复参究,对一些重要的语句更是反复理解和玩味,以期达到对这些语句的真正掌握,即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证实这些重要的语句,而不仅仅是用大脑记住它们。

  ㈣所学知识的属性和范畴不同:知识瑜伽的实践(修行)者们所学的知识不是一般的大众知识,而是特选那些已经获得开悟的智者们的言行教导。这种知识属于先验(超验)知识,又名神启(天启)知识。这类知识属于本体世界知识。大众学习的知识属于经验知识,这些知识来源于作者有限的人生与生活经验,或仅限于五官和物理仪器的观察而总结出来的知识。一切科技知识和一般的生产与生活知识,都属于这种后天的经验知识。这种知识属于现象世界的知识。

  因为有上述大众阅读和知识瑜伽实践者们的比较,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知识瑜伽的实践者们为了真正用生命来理解和证实这些经典里的智慧和洞见,他们时常很多年来废寝忘食,忘记寒暑侵袭,甚至忘记今朝何年、身在何处。反复参究,与所参究的语句或经典同生共死、须臾不离,并时常将这些尚待明白的经典或语句带入到甚深的禅定中,去进一步地玩味。所以禅定又名“静虑”,意即在深度的宁静中,去思悟横梗在心中的这些疑虑。终于在某一日,在某些机缘激发下,突然打破这些疑团,生命大白于心,彻底获得对生命真谛和宇宙的洞见。印度、中国和日本的禅宗名之曰“破参”或“明心见性”,西方则名之曰“获得神恩”,或叫“得到天启”。

  在印度传统里的知识瑜伽,实践者们主要是针对“天启”的韦陀(Vedas)经典进行参究。西方中世纪的那些隐修士们,则主要是针对来自上帝启示的《圣经》和与《圣经》相关的古代圣贤们的论著进行生命参究。佛教里的禅师们,则主要是针对佛经(即佛陀开悟后的教导)或历代佛教导师们的智慧话语进行生命参究。无论是去参究韦陀圣典,还是圣经或佛经,他们都是通过对这些经典的苦苦参究而最终获得开悟。这样一种生命成长方式,这样一种生命实践途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知识瑜伽”或“智慧瑜伽”。

  “当心灵与冥想的对象(神或神性,也叫宇宙意识)融合为一时,是为胜王瑜伽(的最高境界)。此时,瑜伽修行者(Yogin)就等同于上帝,而成为自己和宇宙的创造者与毁灭者。”——这是古印度瑜伽大师们对瑜伽,特别是胜王瑜伽的最有代表性的评论和描述。而胜王瑜伽被公认为是此前瑜伽修行者最优先采用的修行方式和最具普世性和可操作性的途径。

  “Raja”一词在梵语中的意思是“国王”或“酋长”。胜王瑜伽的创始人是帕坦伽利(Patanjali),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圣哲帕坦伽利将上古流传的所有瑜伽修行方法进行全面整理,使其更加系统化。同时,在瑜伽的理论学说上,帕坦伽利同样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帕坦伽利的将他所阐述的内容记录下来,形成了印度瑜伽文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瑜伽经》。

  ㈣调息(Pranayama):对各种不同的呼吸方法的练习。这是在练习形体姿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情绪和精神状态的控制与调节。

  ㈤制感(Pratyahara):对感官(眼,耳,口,鼻,舌,身)的控制与调节。努力做到心灵不再受束于五官的牵引与左右,通过真实地认清沉溺于感官享乐的巨大危害,自觉地降低和放弃感官上的一切刺激性的或沉溺性的享乐,而回归到平淡、内敛和有品质的生活。

  ㈥专注(Dharana):对意识的控制,即努力防止精神陷于散乱与昏沉之中,努力减少杂念与妄想,时刻培养心灵的和谐与宁静。对任何一个微小的起心动念,都要尽可能地保持着对它们高度的清醒和警觉,并努力看清楚这些念头和想法的来源和动机。在如此不急不躁、勿忘勿助的持续关注心灵的练习中,渐渐地达到心境在任何境遇下都能较好地维持着和谐与宁静。

  ㈦禅定(Dhyana):在前一阶段专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心灵对身心内外一切活动,努力保持超越性的观照和觉知的练习(此种练习既可以专门保持一种形体姿势来练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练习)。

  ㈧三摩地(Samadhi):在禅定时,是我们自己主动地并且是努力地保持着尽可能深入而敏锐的观照与觉知,不令心灵落入散乱和昏沉状态。日久功深后,当这种观照与觉知达到最后的境界时,必然地进入到自然与自发的阶段。这种自然与自发的阶段,就是禅定的最高阶段。此时不是修行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保持着观照和觉知;而是反过来,是观照本身来自然地、自发地观照我们身心内外的一切活动,是觉知本身来自然地、自发地觉知我们身心内外的一切活动。此时,我们既不属于自己的身体,也不属于自己的精神,而是属于这个观照和觉知本身——我们觉知着我们在喜在怒,但我们不是这个喜也不是这个怒。我们是谁?我们是这个觉知。我们觉知我们生理上的出生、长大、老朽天博体育官方网站、死去等现象,但我们不是这个正在长大的我们,也不是这个正在老去的我们,我们是谁?我们是这个成长和老死过程的观照本身。

  觉知和观照一旦成为自然的、自发的、自觉的、自在的、自由的时候,此时我们就由后天返回到了先天,由经验世界进入到先(超)验世界,由有生有死的现象(也即幻象)世界进入永恒()的本体世界,也即由人的世界进入神(神性)的世界。

  觉知和观照就是智慧本身,就是生命的光(又名神光或灵光),就是解脱,就是一个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也是最永恒的喜悦——极乐。这种喜悦带给人们的是人生最终极的满足。我们中国人将这种生命的最高境界名之曰“成道”或“天人合一”。与道合一,或与天合一,即是与我们内在的这个超越的觉知和观照合一,成为这个观照和觉知本身。

  通过胜王瑜伽这八个阶段的实践,瑜伽修行者就可以获得生命的开悟和解脱。说:我是光,我是生命,我是道路。他所说的这个光这个道路的意思是,他是这个观照,他是这个觉知。

  文字|摘自潘麟先生著作《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 2012年5月,黄山书社;2019年3月,美国学术出版社;2019年9月,(中文繁体版)时英出版社。

c

搜索